财经内容消费人群超1亿,新一线需求强烈
由此,我们势必关注起边缘计算的生态链条,各厂商也需要明白自己的角色。目前,整个边缘计算的生态链比较长,但基本可以划分为:底层链条、基建者、云资源厂商、专业设备厂商。 底层链条就是提供复杂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边缘服务器的公司;电信运营商是 5G 和边缘计算的网络建设承担者,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云资源厂商就是提供互联网“水”和“电”类基础设施的云计算资源型公司,比如阿里云、腾讯云、UCloud、华为云等;专业设备厂商就是硬件提供者,比如小米、海康威视等。 业界主要认为,边缘计算作为 5G 应用的一个核心能力,未来主要应用在垂直行业,但是这并非是一家独大。电信运营商有先天的网络连接优势,在面对垂直行业时不免捉襟见肘,整个生态链的打通与合作成为了关键,“底层+连接+平台+应用”成为基本面貌。 战略设计,业务聚焦,场景为上 以中立公有云著称的 UCloud 如何看待边缘计算业务,外界还得从其公司级的战略打法中找答案。实际上,无论是 2020 年 1 月下旬登陆科创板还是在此之前,UCloud 坚持的战略始终是“CBA”,即 Cloud(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AI(人工智能)。 从公有云起家的 UCloud,已经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如今将公有云在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容器等能力下沉,成为了其拓展边缘计算的底气。曾凯源表示,边缘计算含在 Cloud 战略中,提供的是基础计算能力。随着现在很多大数据和 AI 的业务难点也需要到边缘去解决,所以边缘计算能够帮助 AI 和大数据更好地落地。
具体细分下来看,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意到,面向 AI 场景,UCloud 进一步支持 GPU/ARM 等架构下的边缘计算能力;面向 IoT 场景,做到分布式网关的建设、数据的分层处理和存储、数据同步等;面对一些定制化场景,可提供支持定制化私有协议的分发网络及计算资源——整体来看,这就是目前 UCloud 边缘计算的提供的服务。 定制化场景上,UCloud 边缘计算主要“分兵四路”:互动直播、在线教育、云游戏、人工智能。 重点谈一谈互动直播。2016 年,直播风起,千播大战,热钱涌入,彼时技术瓶颈很快凸显。映客、花椒、虎牙、斗鱼皆受困于流量激增之痛,播放时延、流畅度、稳定性是评判各大平台良莠的标尺,映客成为了 UCloud 边缘计算方案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CDN 解决方案如今是 UCloud 边缘计算的重要节点,当时映客就是采用了 UCloud 的 CDN 服务,双方结下“早期的缘分”,映客得以把直播流处理部署在离用户距离近的边缘节点上,确保直播客户端网络质量和跨网互联互通,同时在流量暴涨时缓解中心资源和单点资源的压力。 曾凯源补充谈及了在线教育场景下的“定制输送”。
雷锋网注意到,教育的场景时常有大带宽和长链路传输、高并发的特点,教学的实时性和互动性要求极高,保证极低延时的稳定链路是业务正常化的重要前提。目前 UCloud 的 UEC 可以提供虚拟机或者提供 Docker 化的解决方案,供客户结合业务找定制方式。
实际上,对技术领先性的追求,还体现在 2016 年的一次“抢跑”当中。当时 UCloud 和猿题库的某次技术讨论就提出:UCloud 有这么多的 CDN 机房资源,有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方式去服务客户的业务? 那时候的痛点在于:CDN 支持用户标准协议,但是用户有很多定制化需求需要被承接,但“不方便”把代码给到技术服务方。在此契机之下,经过 1 年努力,UCloud 在 2017 年成为行业内第一家提供 Docker 化边缘节点服务的厂商,容器产品的使用使得开发人员仅需考虑如何恰当地扩展、部署以及管理他们新开发的应用程序。 节点选择:不仅仅是 CDN,算力需求是主要考虑因素 多年下来,UCloud 在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上具备坚强实力和大规模公有云实践运营经验,快杰云主机从性能上、成本上、性价比上,都成为当前 UCloud 的“扛鼎之作”。值得一提的是,UCloud 具备了服务国内头部公司的庞大 CDN 网络,打造了 200+ 自建 CDN 节点——这成为推进边缘计算的关键筹码。
言语间,曾凯源对 UCloud 在公有云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信心满满。
在 CDN 行业经历了价格战、牌照许可的洗礼之后,边缘计算成为这个行业新的主题。网宿科技很早就开始部署社区的边缘节点,阿里云等也都把 CDN 当做推进云计算、边缘计算的重要底牌。 (编辑: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