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浮窗样式,支持图片文字提取
由于众多权威报告预测未来 50% 以上的数据将在边缘侧得到处理,因此头部的云厂商势必不会放弃这个市场,AWS、微软云、谷歌云、阿里云、腾讯云纷纷强化押注,公有云第一股的 UCloud 也成为边缘计算的拥趸者,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布局受到业界关注。 就在近日,UCloud 正式宣布边缘计算产品线焕新,将其更名为 UEC(UCloud Edge Computing)——这是一个基于自建 CDN 节点及 5G MEC 节点资源搭建的分布式边缘计算平台。此前 UCloud 边缘计算品牌为 UEDN,如今更名为 UEC,意在将算力做更多下沉,以适应云边协同等趋势。目前,UCloud 的全栈边缘计算产品包括:虚拟机、安全容器和裸金属。 契机之下,雷锋网对话了 UCloud 高级产品负责人曾凯源,听他阐述 UCloud 的边缘计算布局、战略打法、做与不做。曾凯源拥有十余年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研发经验,现主要负责 UCloud 边缘计算、CDN、视频(含直播)、存储的研发管理和运营工作。 边缘计算风起,5G 打底,IoT 倒逼 边缘计算的兴起,与两个维度密不可分:5G、数字化进程。 曾凯源眼里,这二者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其他角色对边缘计算有着“苛求”,比如电信运营商、资本和技术人。 第一个维度之下,5G 落地(5G 基站覆盖、5G 设备普及),谁都想做下一个行业的巨头,这也促使了云计算厂商的思考与布局:5G 之下,云可以提供的算力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什么样子的?用户新业务的后台架构如何设计?用户与设备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行业发展会遇到什么技术瓶颈? 于是,边缘计算一下成为了“有趣的共识”:将计算、存储、带宽资源放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无论从体验上、经济上还是设计的合理性上,都和 5G 的整个特点是非常契合的。比如 AWS 在 2016 年就启动了边缘计算项目 Greengrass。 另一个维度,就是数字化进程。工业、农业、服务业走向智慧化,疫情又给了助推,国内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加速的状态。首先催生的是物联网,5G 比 4G 进一大步,解决了大规模设备接入可能性问题,但是物联网时代的设备是几百亿级别,如何方便地接入、部署、管理、安全防护,通信网如何构建,以及设备的能源供给(算力、带宽和存储等),皆是难题。
面对这样巨大的业务系统,边缘计算由此展开。 不被看好的往往最终成功 过往,微信上线过很多产品:订阅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等。过去一年到未来 5 年,微信需要主推的是视频号。前不久,张小龙发给马化腾的微信上,这样写道。 一年前开始做视频号,外界往往猜测,这是出于企鹅帝国整体竞争角度做出的选择。 毕竟,腾讯做不好视频,是 2019 年之前外界的共识。而抖音、快手的崛起,让腾讯主推的微视成为了配角。出于战略竞争的考虑,马化腾不会放弃视频。 刚好,张小龙是中国第一的产品经理。彼时,马化腾需要担心的是,张小龙愿意不愿意做,而不是他做得好不好。 但是,张小龙为人,老老实实、简简单单。 他说,让普通人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自己做视频号的初衷。 以后没有文件的概念,视频号只是将这种记录云端化。也就是说,视频号只是一个载体。在视频号里,不会有大V,不会购买内容,不会有“关注”的明显入口,不会鼓励大家搬运内容。 简简单单几个原则,却符合第一性原理。 如同当年就是觉得 QQ 不好用,从而 10 几个人小团队偷偷开发微信一样。一个好的产品的种子,往往从一个念头、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关键是坚持。 如同道理总是简单的,问题是,你坚持不坚持。实现格物致知,重要的是,知行合一。 做项目和做产品,做商业和做事业,往往是知易行难。 张小龙多年前做 Foxmail,后来将产品卖给腾讯。之后,在腾讯内部做邮箱产品,追赶网易邮箱,学习 Gmail。再到后来,因为 10 年前一封邮件的缘起,开始了微信的开发和探索。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张小龙都是用小而美的方式,用小团队去试错,小步快跑。 甚至于,张小龙开玩笑说,过去他所有成功的产品,几乎都是在开头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做成的。典型的,就是小程序。一开始,大家抱怨:小程序没有入口,没有场景,小程序火不起来。用完即走的设计理念,甚至与大多数留住用户时长的产品理念,都背道而驰。 今天的视频号,与当年的小程序很类似,大家抱怨:涨粉很慢,没有新的玩法创新,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的机制不合理,等等。视频号顶住压力,成长了一年。终于,视频号成为社交新 ID 的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普通人通过视频记录生活,短视频和直播结合的逻辑,越来越顺畅。视频号在微信个人账号下面,已经开始与朋友圈同列,成为展示自我 ID 的动态化窗口。而将来,视频号与直播的打通,或许会让“微信成为一个生活方式”更加丰富。 独居广州的张小龙,非常随性。他不愿意使用手机日历,因为他不愿意被日常事务而“安排”。平时与老板小马哥的联系,更多地使用微信和邮件。 一个不用过于思考商业化变现的环境和机制,成就了张小龙。 也许在中国的互联网主流公司中,只有腾讯有这种机制。只有张小龙和马化腾,保持这样一种纯粹的沟通方式。 当然,当微信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超级 App 的时候,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款产品。它更像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分发中枢。 如今,小而美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做到大而美,则是张小龙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小马哥要做的选择题。 按照一般的产品生命周期,一个 10 年的 IM 产品,应该已经走自然下坡路。然而,微信作为熟人社交的这款 IM 工具,已经承载了 12 亿人的主要的社交关系,甚至主要的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中国第一 App,并没有为所欲为,并没有独霸天下,至少没有让人生厌。 因为张小龙足够纯粹,他尊重用户,保护隐私。因为他清楚,用户是人。
用户是人,原本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忘记初心的人,不纯粹的人,就会忘记这个道理。 (编辑: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