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上海爆炸 特斯拉:地面先动的手!
在这样一个简易(真空球形市场经济)的关于价格的需求供给曲线中,定价策略应当只与需求量相关,厂商要找出当期“最大购买量的最高定价”。在汽车成本线之上,厂商找到销售数量与售价的最大乘积,获得最大销售额为最佳定价。 这会带来两个效果:一个是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润,第二个是让买到车的人觉得“wow,我买的车保值了”。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肯定是不屑于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定价策略的。所以在 2020 年,特斯拉甚至出现了“车还没交付就已经降价了”现象。正常商品供不应求哪有降价的道理,但特斯拉就降了,因为生产成本降了。 在传统汽车行业绝不会轻易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对于传统车厂来说,即便是突然成本下降,只要能瞒得住,那宁可把这个做成利润,也不会做让利做成销量。 也就是在这个市场,实际割韭菜的操作,反而能安抚“韭菜”的情绪。
在传统汽车行业中,还会广泛使用升配不降价的策略,厂商在新车发布的 10 年里,不断的推出小改款、年度款、中期改款、大改款、智能升级款。如果你是老车主,你会觉得你的车型“一直没降价”,但其实虽然叫同一个名字,但车早不是那辆车了。 昨晚,张小龙花掉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讲视频号,从其起源、意义到技术与本质,以及长、短视频的区分以及信息展现方式的变革等,像没有时间限制一样无所不谈,而后讲的直播、创作者也都以视频号为中心,最后十分钟才谈了下微信之后可能会改变的基本功能,如表情、状态等。 回想 2020 年初,微信刚上线视频号,很多人将此看做腾讯“短视频之心未死”的一种挣扎,毕竟短视频一直是腾讯的一块心病。 2013 年,腾讯上线短视频应用“微视”,不到 4 年就放弃,而身侧则是 GIF 快手转型成功和抖音诞生,并且用户量一路绝尘。腾讯在关闭微视 10 个月后又将之重启,并上线闪咖、MOKA、Yoo、音兔等十余款短视频应用,寄希望于赛马机制驱动下的短视频应用矩阵,能跑出一匹“良驹”。 彼时,抖音有潮酷文化,快手有老铁文化,而腾讯短视频缺乏社区氛围,当抖、快用户规模高速增长之时,腾讯旗下十数款短视频 APP 纷纷落马,只有依靠 QQ 强势引流的微视勉强存活。 相对于微视的高举高打,视频号就像一颗安静的种子。 在 2017 年,张小龙及微信内部觉察到,以公众号为载体的长文章创作门槛较高,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长久经营,而朋友圈的图片和视频又无法进入公共领域流通,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空白领域,需要一个朋友圈以外的地带“非朋友圈”来填充,让创作者能简单进行创作,并流通创作内容。 于是,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探索和 2018 年短视频风口大爆发,微信将内容形式锁定在短视频上。2019 年,微信组建了仅有一二十个人的小团队开始试水视频号。张小龙说,这不是一个任务,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必须完成的目标”。 2020 年 1 月,微信号正式上线,定位是“人人都能创作的短内容的平台”。 张小龙说:“对于视频号而言,视频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意义是号在这里,身份就在这里,用户有公开发声的身份。” 在这样的思想下,视频号的第一个版本十分简陋,只有一个入驻体系让普通微信用户能快速开通,一个浏览窗口将关注账户、朋友匿名点赞以及系统推荐等等内容混杂成简单信息流进行展示。总体来说,技术含量不高,灰度测试的效果也不好。 最开始,团队以为是技术问题,于是加紧组建了三个算法团队,还专门抽调搜索算法的人,可效果依旧不明显,甚至形成了“内容不好-浏览量少-优质内容创作者少-推荐不出好内容”的恶性循环。 终于,2020 年 5 月视频号团队改变思路,从“朋友赞过的内容”的方向出发,做了信息流推荐的一次大改版,这才开启了视频号的高速增长之路。
据东兴证券《短视频行业报告:视频号为何能迅速突破“快抖”封锁》称,2020 年 6 月,微信视频号日活超过 2 亿,其用户增速刷新中国互联网产品记录。 去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生产汽车的车间里开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但就是因为一句“人们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原本不太出名的五菱汽车收获了一大波好感。 但一直到去年 6 月,当 2.88 万元起的五菱宏光 MINIEV 上市,并且销量一度超过国产 Model3 成为新一代“国民神车”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句话真正的杀伤力。 “人民到底需要什么车?”,这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所有企业思考问题的原点,但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整车厂只负责把车造出来,然后卖给 4S 店,和用户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如果按照车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个行业的历史粗略地划分成两个阶段: 1. 0“制造思维造车”的时代:以福特和丰田公司为代表,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通过精益生产来提高品质,但本质上做的是 2B 的批发商生意,不直接面对消费者。 2. 0“互联网思维造车”的时代:以特斯拉为代表,通过直营来保证价格、品牌和服务的一致性,然后通过远程 OTA 的手段来提供软硬件升级,是一家典型的 2C 企业,但是和消费者互动比较有限。 那 3.0 时代的创新型车企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需要明白何为创新。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并不仅仅是指生产出一个新产品,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分别对应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形式,企业家要做的就是引进这些组合,培育创新土壤。
如果将其置于汽车行业的语境之中,电池+电机取代发动机+变速箱可以视作是产品创新,语音交互和自动驾驶可以理解成技术创新,而制度创新作为创新之本,最终目的是要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里的“人”并不仅仅包括企业员工,同时也包括千千万万名用户。 (编辑: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