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中年的“独裁”
从此以后,古德纳夫在科学界声名鹊起,并且在 1997 年发现了更廉价、更安全的“磷酸铁锂”,后者目前在电动车领域被广泛应用,基于这些杰出的贡献,古德纳夫被尊为“锂电池之父”。 在 20 世纪初,锂电池技术被日本人牢牢把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惊人的 94%,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等到中国加入 WTO 时,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 5 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过 2500 万台,许多电子公司纷纷在中国建厂投产,正是在这次产业迁移中,中国出现了一批锂电行业的潜力股,包括曾被称为中国锂电四巨头的:天津力神、比亚迪、比克和 ATL。 其中,ATL 正是“宁德时代”(CATL)的前身。1989 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的曾毓群被分配到了福建一家国有单位,但是端着铁饭碗的曾毓群干得并不开心,上了三个月的班决定下海,去了东莞一家电子厂。 十年后,31 岁的曾毓群被提拔为工程总监,并且打算跳槽去深圳一家公司当总经理,但是却被两位老领导拦住了一起创业,于是成立了 ATL。2001 年,曾毓群带领一帮工程师解决了技术难题,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为 iPod 供货。 2011 年,当时中央政府已经有意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看准了机会的曾毓群决定再度创业,将 ATL 的汽车动力部门单独剥离出来,并且回到老家福建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 因为有和苹果的合作经验,宁德时代成立不久后就吸引了一些大厂的注意,包括华晨宝马,通过这次合作,宁德时代走完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电池从研发设计到生产交付的全流程,为之后和其他车企合作打下了基础。 201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77 万辆,同比增长 53%,连续三年全球第一,这也使得宁德时代反超松下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与此同时,整车厂龙头也开始寻求与它更深度的合作。2017 年,宁德时代和上汽集团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开启了强强合作的新时代。 过去一百年,谁掌握了三大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的核心技术,谁拥有一个稳定可靠且高质量的供应链,谁就掌握了行业制高点,在新能源时代,这套规则同样适用,谁拥有最强大的队友,谁能在电池上做出一篇好文章,谁就能先声夺人。
经过三年多的合作,上汽和宁德时代之间的合作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协同开发的“掺硅补锂”技术可以使得电池在同等重量下具备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最高可以实现 1000km 续航,20 万公里零衰减的表现,远超目前市场上所有选手。 在线教育行业行军近 10 年,大把钞票丢入销金窟后市场集中度仍然有限,背后必然隐匿着特定的产业定律。 基于此,整个在线教育市场未来的格局大概可以画一个方向: 尽管长期看仍然微利甚至亏损,但整个市场最终被5-6 家——甚至更多头部在线教育公司所共同主宰,或是大概率的格局。 具体而言: 互联网行业,相比于传统行业最大的优势即在于无可比拟的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最终即导致寡头垄断。网络效应可分为两种,单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 然而,在线教育的这两种网络效应都是不明显的,或者说是相对有限的。 单边网络效应方面,当家长选择某家在线平台的时候,并不一定会选择学员最多的那个,而是去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个。 再来看跨边网络效应。同样地,平台上的老师多,并不构成家长选择平台的必然理由,老师的水平高或者适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主要的。而学员最多的平台,也不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因为一方面这取决于平台的激励机制是否通畅,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的存量是相对有限的,供给端的短缺将成为平台学员放量后继续扩大的瓶颈。 在线教育相对有限的网络效应,即决定了它最终的竞争格局,很难一家独大,而很可能是数家头部玩家共存。而有限的网络效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的“教育”本质: 中国名师掰着手指头算,总共也没有多少个,这些教育机构一旦垄断了名师资源,大家教育公平问题很快就会浮出水面,变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为投资者,必须要考虑到监管部门对教育公平的观点:一旦整个市场向强者无限倾斜,整个游戏就很难再玩下去——就像虽有清华北大,但仍有上百家的“985”与“211”一样。也就是说长期看,纯靠流量和资本玩家很容易受到整顿。 很明显,如果投资者靠业绩说话,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还处在烧钱的无间地狱之中,静态估值没眼看。不过,与二级市场死扣利润的古典价投不一样,一级市场的在线教育,VC 大佬对他们的估值早已上天:
据《晚点》报道,继 9 月份获得腾讯投资领投、高瓴资本跟投的 12 亿美元 G1 轮融资之后,猿辅导完成 DST Global 领投的 G2 轮 10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 155 亿美元。 (编辑: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