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钦州站长网 (https://www.0777zz.cn/)- 智能办公、数据计算、云存储网关、负载均衡、设备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微软展示Windows 10弹出菜单和右键菜单新UI

发布时间:2021-01-23 14:01:0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谁能想到十年之后,电动车的确火了,但是舞台中心的主角却变了。 雪佛兰 Volt 于 2019 年宣布停产,主导了 Leaf 项目的前雷诺日产联盟 CEO 卡洛斯戈恩走上了流亡之路。而差点破产的特斯拉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相当于通用的十倍,马斯克更是一度成为

  谁能想到十年之后,电动车的确火了,但是舞台中心的主角却变了。

  雪佛兰 Volt 于 2019 年宣布停产,主导了 Leaf 项目的前雷诺日产联盟 CEO 卡洛斯·戈恩走上了流亡之路。而差点破产的特斯拉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相当于通用的十倍,马斯克更是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这部复仇纪录片上映那年,手机行业刚好发生了三件里程碑事件。第一,乔布斯去世,留下一款令世人惊艳的 iPhone4;第二,谷歌以 12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最令人唏嘘的是,曾经的行业霸主诺基亚被苹果和三星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和微软结盟,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时至今日,汽车行业也在经历相似的一幕,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手机市场,智能机取代功能机是何等之快,没有人想成为下一个诺基亚,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传统汽车巨头们正在努力实现大象转身,“野蛮人”则是趁机而入,想要借助资本和技术的力量实现突围,抢占一席之地。

  新旧时代交替之时总是会蕴藏着无数机会,个体想要抓住,国家亦是如此。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中国汽车行业一直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过程十分艰辛,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汽车属性和出行方式都被改变时,中国汽车人正迎来百年一遇的好机会。

  套用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话说就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赢;但是,在正在到来的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输。

  蛰伏

  王兴的这番话可能会让一些汽车大佬反感,毕竟美团成立才十年,在汽车产业面前只能算“儿子辈”,所以我们在展开宏大叙述之前,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在燃油车时代,中国的车企真的输定了吗?输在哪里?

  众所周知,汽车首先是被德国人发明,后来又最早在美国实现流水线生产,70 年代生产水平又被日本人提上了一个台阶,而中国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人自己动手造车要追溯到 1931 年,当时是在少帅张学良的支持下,生产出了一款名为“民生 75”牌的货车,但是因为 9.18 事变爆发戛然而止。

  过了 25 年,中国人的造车梦才被续上。在苏联专家的支持下,1956 年 7 月,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驶下生产线,但是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技术封锁以及外汇和人才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工业长期踟蹰不前,停留在榔头造车的原始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想要改变汽车技术落后的局面,决心引入外资,问了一圈,感兴趣的跨国公司寥寥无几。一位丰田汽车的代表受邀到上海汽车厂参观时,被震耳欲聋的榔头敲击声给吓坏了,说了一句“这是我们爷爷辈的生产方式。”,深深地刺痛了在场中国人的心。

  当时,中国一年只能生产几千辆轿车,毫无体系可言,而汽车工业拼的恰恰就是体系,涉及到上游的研发、采购、制造和下游的营销和售后,时间越久,不同环节之间配合越默契,技术壁垒越高,体系越成熟,整体竞争力就越强。

  直到 1984 年,当上海大众开始组装第一辆桑塔纳时,这样的体系才逐步搭建起来,但是和国外相比已经晚了半个多世纪,所以导致桑塔纳国产化率在三年时间里才从 2.7% 增长到5%。

  为了不功亏一篑,1987 年年底,国家决定成立“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生产共同体”,最终通过多方努力,1991 年 8 月,上海大众才结束了以进口散件形式组装桑塔纳的方式,实现了国产化目标。

  一款桑塔纳让德国人尝尽了甜头,也引来很多外国公司的垂涎。中国加入 WTO 之后,几乎所有的跨国车企都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汽车消费进入前所未有的井喷期,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让曾经破旧的上海轿车厂如今变成了年销 600 多万辆汽车的现代化集团。

  通过合资,中国实现了汽车工业体系的从零到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以及庞大的供应链,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成熟工人,但是隐忧依然存在。

  2020 年,中国卖了 2017 万辆乘用车,但是这么多车里面,中国品牌只占 38.4%,比上年下降了 0.9 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以来的尴尬之处,外资得到了“市场”,但是中方却没有换回来应有的“技术”,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因为后发劣势一直在疯狂补课,不断积累人才、经验和技术,原本以为可以通过“合资换技术”实现逆袭,但是没想到,不仅没有培育出大众、宝马这样的国际品牌,反倒养出了“华晨”这样的败家子。

  可是,中国人从未灰心,而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当下,新能源已经是大势所趋,新势力更是层出不穷,从当初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再到刚刚亮相的智己汽车,新一代中国汽车人再度吹响冲锋的集结号。

  和之前相比,这次冲锋不再是汽车人单兵作战,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智己汽车背后就是上汽和阿里,一个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集团,一个是技术实力顶尖的互联网巨擎。

  如果没有一场能源革命,后发选手想要原地超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在新能源时代,当发动机和变速箱被抛弃时,国外巨头们所筑起来的技术壁垒不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所有选手几乎重回起跑线。

  无论是驱动力、电子电气架构还是配套的基础设施,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和游戏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所以才会给中国汽车行业再度翻身的机会。

  铺路

  电动车的复苏离不开一位“好先生”。

  1978 年,在美国研究了 20 多年物理的约翰·古德纳夫(John Goodenough)因为科研费用被砍,前往牛津大学任职,在那里,古德纳夫开始一门心思开始研究电池,准确来说,是一种名叫“钴酸锂”的材料。

  1991 年,基于古德纳夫和另一位日本科学家吉野彰的研究成果,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重量轻、寿命长、充电快、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引爆了一场消费电子行业的革命。

(编辑: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